她既信任别人又值得别人信赖。她知道信任和盲目崇拜之间的差异,并致力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工作环境。她以身作则,倾听并始终努力去理解他人的背景,观点和视角。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渴望生活在一个人们相互信任的工作环境里 ,但也因为她知道这样做有商业意义。
因为没有找到满意的中文版,于自己尝试翻译出了下面的内容,翻译的没有那么信达雅,请大家见谅,不会逐字逐句翻译,会提炼一些观点(文章框架图见下);
她总是从客户开始,清楚地说明为什么有人想要使用我们的产品,以及我们正在解决的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Simon Sinek很好地总结了她的做法。她写的评论是我们渴望我们的客户反馈的。找私服一旦建立了产品的使命,她就聚集在这个产品上,坚持这个愿景,同时保持灵活的实施和执行细节。找私服
这个清单是无序的,因为每个点的价值取决于个人,团队和语境。因此,你可以随意阅读,并以任何顺序。如果我不得不选择三个最重要的点,他们是:第1点(以“为什么”开始),第13点(好奇/值好奇)和第18点(有强烈的观点/弱势)。有了这三点基础,我相信其他的点也不难学。
文章中提出不管是产品策划、项目经理、开发、测试、设计其实都是产品人,所以无论你在什么职位,希望这篇文章或多或少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译者注】一年前作为一个刚转型连前端和后台、交互和视觉都分不清的产品经理,问过很多傻问题,比如前端为啥叫前端不叫前台,后台为啥不叫后端什么的~在项目同事的帮助和包容下,一年内学会了很多,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作为产品,可以接触到价值传导链前面的客户、销售,后面的设计、开发、测试等各种职位,作为产品不但要平行沟通,还要学会向上沟通,传达项目价值、争取资源以及及时同步风险进度。学习了新的看问题视角。
【译者注】近些年开始有斜杠青年的提法,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角色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角色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据说这是更接近人类原本生活状态(工业革命让工人成为螺丝钉)的,自主的,更多元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自勉自己不要被角色所捆绑了视野。
我只需要30秒(并不需要15分钟)“上知行业走向,下晓体验细节,左通技术架构,右晓刚需痛处,前能写文档,后能画原型,进能与数据共舞,退能与运营齐飞。与研发共进退,和UI齐存亡,陪测试耍bug,同市场看未来,还有领导背背靠。眼泪纵横,只因我们是产品经理。”
【译者注】:和美西其他几家大公司(Google, Microsoft, Facebook) 比起来,Amazon算是比较辛苦的,听说员工都要oncall。有人说亚马逊的工作体验在业界一般般就是因为太注重顾客体验了。Jeff Bezos同志经常说公司被低估,在接受专访时谈到公司战略始终以长远目标为规划,以客户为中心,并不在意华尔街对短期利益的追求。找私服嗯,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样所以身价突破了1000亿美元吧……
伟大的工作场所鼓励和奖励冒险,她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并在发生错误时要求原谅,而不是迟迟不决,等待上级的许可才做某事。
文章提出的20点特质没有前后顺序,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在结构图中归为道(规律)、数(执行方法)、法(团队沟通方法);
她是内容丰富的创造者 不仅仅是为了记录目的,而是作为交流思想的手段和方法论的沉淀。她认识到规范的重要性,并将始终考虑工作适用的最佳工具。当一行电子邮件可以完成时,她不会过度设计一个规范,她知道有时低保真的UX模拟是表达想法的最佳方式。
她以行动领导,避免了长时间,成本高的辩论,这种解决方案可能只需要花费1天的时间进行原型设计,或者只需询问客户即可回答。如果有选择,她宁愿选择更好的去执行一个可能没有那么完美的想法。她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
虽然人本能都是风险规避的,找私服但她了解这些风险是追求创新的自然后果,并在变化和不确定性中表现得很积极。在这个不稳定的时期,她始终如一地帮助别人,尽可能给项目成员安全感。
她总是把问题分解成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每当分享信息时,她都会考虑听众,“他们需要知道什么?”,而不是“我能展示多少”。她预计未来的问题,但仍然关注可能的风险,而不是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她喜欢总结。
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说:“如果你做了所有事情,那么你就忽略最重要的事情上。”
【译者注】:其实很多使用不错的产品可能都是创业者在生活中产生问题或者使用其他产品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所产生的,比如Houzz的想法起源于美国一对夫妻档在2009年重新装修自己家的时候,他们当时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就组建了一个DIY家装的社区,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在的Houzz,集合了设计师社区、内容发现以及电商的大平台。所以其实用心处处皆文章。
通常文章都以第一和第二人称—我和你 来更好的传递想法,引起读者的共鸣。但这篇文章还挺有意思,用了第三人称女性的“she来形容一个优秀的产品人,不知道是不是和作家是平权主义者以及女性的刚柔并济、可塑性有关(确定不是自夸么);
如果大家英文还可以的话,还是建议大家还是看看原文,毕竟原汁原味,没有被我糟蹋过;
上知行业走向,下晓体验细节,左通技术架构,右晓刚需痛处,前能写文档,后能画原型,进能与数据共舞,退能与运营齐飞。与研发共进退,和UI齐存亡,陪测试耍bug,同市场看未来,还有领导背背靠。眼泪纵横,只因我们是产品经理。找私服
听到很多言论说在中国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那么产品经理呢,也吃青春饭吗?
导语中对产品经理的描述,可能只有10%的产品经理通过多年的经验以及长期的积累才可以达到这种状态。但是产品经理职位对知识广度要求之高、对接的角色之多元从中也可见一斑了。
她积极收集和理解数据,以帮助做出决定。她通过非正式,高效的方式,尽可能地使用工具来做到这一点。虽然她喜欢数据,但是她并不被数据绑架,并且认为这只是“另一种输入”,因为即使是最好的研究,实验,调查和分析,也只能说明部分故事。她对我们什么时候达到数据收集收益递减规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能够用不完整的信息做出决定。
她发现一个给定的情况下正确的“缩放级别”,并可以平衡细节和大局观,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称之为“系统思考”。
她把团队集中在可以执行的好想法上。她在技术可行性方面的知识在想法生成和实施之间创建了一个紧密且高效的反馈循环,节省了许多工程周期。她不会过度依赖实验或机器学习(比如说“我们就是通过机器学习了解了用户的偏好”)。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15分钟,如果你没有15分钟的时间,那么先看下文章结构吧~
“如果你看看成功创业公司的起源,很少从模仿其他一些创业公司开始。他们在哪里得到他们的想法?通常来自一些创业者自己发现的具体的,未解决的问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以产品经理、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媒体、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成立9年举办在线+期,线+场,产品经理大会、运营大会20+场,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
清单中没有把尊重、信任、鼓励团队成员等显然的必要条件列出。它的写法就好像我正在向一位朋友或同事描述我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期待和看法。实际上,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和展示所有这些特质,关键是要弄清楚你所处的境地,希望其中的某些点可以和你产生共鸣。另外,在使用行业术语“产品经理”的同时,我的意思是“产品人”。任何角色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产品人- 产品策划,项目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市场营销或销售。不要让你的职位限制了你的能力。
她也明白,虽然削减不必要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但是难点在于识别什么是不必要的功能,而且她在场景构建和完整用户流程的经验运用了MVP的方法。
虽然务实,但她并不会在开始就过分纠结于执行细节(见#1 从何开始),并且对技术突破仍然保持开放态度。
她是一个天生的清单制造者,并且发现许多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简单地写下一系列事情并按照优先顺序来解决。她会在适当的时间强制进行重要性的权衡,并且对于特定情况/想法阶段具有直观的质量要求。为了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她不惜削减哪些花费大量时间和经理产生的想法/功能。
本文是我在闲逛Medium(可以理解为国外版简书,此处推荐下)时看到的,作家目前是Pinterest的高级产品总监,之前在微软有过多年的产品经验,此篇文章是作家受创业维艰的作家启发而做,把书中的理论与实战经验相结合提炼出产品人必备的20项特质。对目前转型期的我(M族战略研究到P族产品策划)也有很大帮助。
她并不善于一切,她有区别其他人的明确的优势而且她不断地在加深这个优势。在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的同时,她并不会被自己有弱点这件事所绑架和折磨,反而泰然处之。她最大的优势来自整合自己的经验和强项。
她尊重其他学科和职位角色(开发,设计,测试等),但没有因为他们在这个职位上就过分认同他们,因为她知道知道技能永远比职位更有价值。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从自己工作的角度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都以“译者注”灰色标出。
【译者注】这里投资关系原文用的是invest in this relationship, 我觉得这里invest是褒义的,不是功利性的意思。当然啦,最好进来也请导师吃吃饭喝喝小酒什么的~~毕竟没有什么是导师义务和理所当然要帮我们做的~再次感谢我刚入的导师glockshi, 事无巨细的”手把手“教我建立基础研究的大局观和细节执行,并且告诉我大前研一在麦肯锡工作的案例,很多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先进行大量的输入和模仿,在能力不够和业务感还不强烈的时候套路往往还是很有用的。
在我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当中的很多特质都可以在我见过的最好的产品经理中所观察到。多年来,我管理了几百名产品/项目经理,并与数不清的其他人合作。很多人我认为是行业翘楚。所以我列了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清单,不但用来发掘和培养行业新人的潜质,也成为我衡量自我成长的标尺。当然,这份清单并不是全面的,绝对的。
她很了解市场,也知道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她了解竞争对手,并且每天使用他们的产品。她定期通过分享链接,产品演示和产品信息架构分析与其他团队成员分享更广泛的市场信息。她使用这些信息来帮助指导 和明确(但不是武断的)我们自己的产品方向。
许多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都是在严重限制而产生的。她理解选择的悖论,并且知道像“我们可以做任何事”这样的开放性陈述可能会适得其反。她甚至会在意念中应用有意/无意的约束来帮助产生反馈,刺激非线性思维和测试产品的边际边界。
她对自己所从事的任何团队和产品都有明确的成功定义。这些目标是激励人心的(帮助人们梦想),现实的(保持人们聚焦)和可量化的(帮助引导和执行)。而且是共同的目标 团队从根本上相信并希望实现的目标。她持续地跟踪这些目标的进展情况,但清晰的知道指标只是成功的证据,而不是成功的本身。
【译者注】数据中有Gabage in , gabage out的说法,找到正确的数据并且正确解读很重要。
每当遇到不确定情况下的需要推动,她表示明确的观点,但是表达观点的姿态很低。这样有利于产品所涉及的每个人,提供一些方向指导,同时压制过度的自信和激烈的辩论。她公开单挑自己的假设,通过辩证过程,并邀请其他人也这样做。凭借充分的证据和数据,她可以转向新的想法和概念,再次重新启动这个认知循环。
努力提供具体的,对收件人有用的反馈,并以最好的意图传递。总是问“什么是有用的?”而不是“我想说什么?”。给予和收到产品反馈,使产品在聚光灯下,而不是各人。因为她明白反馈的重要性,所以她经常与项目成员和上级分享进度,越早得到反馈改变方向的成本就越低。
她知道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投资与导师的关系,以把目前工作做好并明确她未来成长的方向。成长后,她又把导师的共享精神传递,辅导其他新入门的产品经理,对她自己来说,也是完成知识的分享闭环,重新审视并不断强化和改善她的表达和观点。
她知道,伟大的产品往往来自与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产生的需求和痛点。通过对她实际使用的产品进行研究,她对客户有了同理心,并且直观地了解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她每天使用这个产品,是团队中最好的测试人员之一,比任何人都能找到更多的质量问题。
在阅读Ben Horowitz的创业维艰时,他提到了他总结过一个好产品经理和坏产品经理的对比文章。尽管他是几年前写的,找私服但文中的一些观点到如今还有可参考性。
【译者注】一个产品很难去解决所有人的问题,特别是To B产品比如广告、云等,知道了边界并且直面它,可能在镣铐中也能跳舞。
她非常好奇,认为自己是终生学习者。她总是对正确的答案更感兴趣,而不是用屁股决定脑袋。她重视思想的多样性,鼓励百家争鸣,把与自己对立的观点看作是学习新思想的机会(或者至少是了解一个人的途径)。